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繁体版手机WAP版 RSS订阅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务通告>警示信息
关于油条的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日期:2017-12-14 11:25:00 浏览次数:

    油条以小麦粉和水为主要原料,以膨松剂为主要辅料,经面团调制、醒发、成型、油炸而成,外皮酥脆且内里松软多孔,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品和大众化小吃,但食用也有讲究。

  一、食用油条要适量

  油条属于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的油炸食品。相关科研文献报道,市售油条的含油率在10%~37%不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我国成年居民每日摄入油脂的量为25~30g克,一根市售普通油条的重量约为85克左右,粗略估算,食用一根油条约摄入9~31克的油脂。建议消费者对油条的食用要适量,保持膳食平衡。

  二、“非矾”油条更健康

  膨松剂在油条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油条的质构和品质的好坏。传统的油条加工通常会使用明矾,导致铝的残留。科研结果表明,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的一项健康指导中指出,铝的最高摄入量为每人每周每千克体重不超过2毫克,这相当于1名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周摄入的铝如果不超过120毫克,就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对油条中含铝膨松剂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铝的最高限量为100毫克/千克(干样品以Al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矾膨松剂、无铝复合膨松剂和发酵型无铝复合膨松剂等新型添加剂取代了明矾,广泛应用到油条的加工过程中,不仅避免了铝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还能优化油条的质量和食用品质。因此,日常消费中建议选择使用“无矾”、“无铝”膨松剂的油条。

  三、煎炸时间不宜过长

  在高温油炸时,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可能生成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物质——丙烯酰胺。油炸时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均可增加丙烯酰胺的含量。因此,在日常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油温不可过高,油炸时间不应太长,待油条金黄色时即可出锅,避免颜色过深或焦糊现象。


本期专家:
  谭斌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加工研究室研究员

(来源:http://www.sfda.gov.cn/WS01/CL1986/218811.html

分享至:
关闭页面 回到顶部【 字体: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隐私声明

主 办:57365-08-9 技术支持:57365-08-9信息中心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1566号 ICP备案号:赣ICP备09003695号 网站标识码:3600000072

邮编:330029 电话:0791-88158123 传真:0791-88158100 E-mail:webmaster@jxfda.gov.cn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赣公网安备 3601110200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