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专题信息>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竞赛>心得体会

抓关键提能力   强基层打基础 努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规范化
日期:2017-12-04 17:49:00  文章点击数:   

我是南昌市青山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局长邹昌海,很荣幸和大家相聚一起探讨食品药品执法规范化建设。我局在食品药品执法规范化方面的做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一队伍两创新三延伸四规范”。

“一队伍”

打造一支规范化的执法队伍。按照“有责、有岗、有人、有装备”的“四有”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执法监管能力。一是“走出去”学习各兄弟单位执法规范化的先进经验。二是“引进来”注重加强执法教育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内循环”开展“基层岗位大练兵活动”,机关业务科室骨干轮流到各分局参加一线执法,指导基层分局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执法。

“两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的使用。为早日实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在不断探索和借鉴友邻省、市、区开展监管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安全、可靠、易管理维护、可扩充的先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多、难、广、全、责任重”等难题,以此提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素质,逐步实现监管部门信息互通,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的渴望,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二是积极推进网格化监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网格化管理”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以打造江西省优秀示范点为目标,组织人员向省、市局学习。同时借鉴宁波、东莞等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先进理念,我局基层分局将在全省率先引进自助办证机,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幅度提高群众办事效率。按照“区域清晰、任务均衡、统分结合、便于监管”的原则,以各市场监管分局为基础,根据食品流通、餐饮经营主体区域分布情况和各街镇行政区划范围,将全区街镇、园区监管辖区细划为监管网格,各网格监管任务量相对均衡,区域无缝衔接,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每个监管网格确定一名监管人员,相邻两个网格监管人员组成一个监管小组,做到一人一格,互为AB岗,以监管小组为单位进行网格监管,负责网格内审批核查、日常检查、投诉处理、执法办案等工作。充分调动镇街、园区的食品安全协管员,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真正实现对青山湖区的全天候、无死角、无缝隙的动态监管,有效遏止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延伸”

一是在监管环节上延伸。发现一个线索,主动向上向下游环节进行延伸,移交涉刑案件6起,对警示食药领域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在证据材料上延伸。在书证材料的基础上,向电子证据延伸。随着执法装备配备的提高,视频、视听、照片等电子证据大幅增加,弥补了书证材料在语言描述上的不足和缺陷,真实的还原执法现场的情况。

三是在执法服务上延伸。推进执法由强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政策帮扶和技术服务,全面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发挥政策与技术优势,实行面对面的引导指导,及时了解协调企业困难和问题,力所能及的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如:大力支持辖区内的中信富基医药谷企业作为南昌市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试点单位。

“四规范”

一是规范硬件建设。以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把基层监管分局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硬件建设。第一批试点的昌东、塘山、京东三个分局的改造提升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稳步推进中,预计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区基层分局的规范化建设。按照“五统一”要求,基层监管分局办公场所、服务窗口、执法车辆等使用统一的标志标识,落实统一着装要求,提高基层监管部门形象识别度,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度。突出执法硬件建设,以设施装备现代化推动执法规范化。

二是规范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设立岗位公示牌。着力完善信息公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案件回访、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立足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实时更新监管对象档案,健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管理台账。全面、准确查找“四品一械”行政执法廉政风险点,健全行政执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类执法行为,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健全重大案件集体研究制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案件督办制度、执法问责制度等各项制度。

三是规范执法程序。梳理分解行政执法事项、权力和职责,在单位醒目位置公开监管职责、服务事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等信息,接收群众咨询和监督。严格执行《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严守法定时限,依法行政。

四是规范执法行为。统一使用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等各类执法文书,规范文书制作,严格档案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完善申诉举报制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合作,加强社会监督,大力宣传举报平台为民服务的窗口形象,依托 12315、12331、12365热线平台三合一网络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做到有诉必受,受必回复。

分享至:
主 办:57365-08-9 技术支持:57365-08-9信息中心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1566号 ICP备案号:赣洪备2-4-3-2004570号